原文:怨在不舍小过,患在不豫定谋。 怨:怨愁、怨恨。例句有: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。 (《史记秦本纪》) 舍:放弃、不要。例句有: 施舍不倦,求善不厌。(《左传昭公十三年》 患:忧患、祸患。例句有: 苟成其...
原文:福在积善,祸在积恶。 以前讲福指的是福气、福运,而现在讲则是幸福。不过,无论过去,还是现在,福字都是一个吉祥的文字。 民间常用五福临门来表示对美满生活的向往,对美好未来的祝愿。福是福、禄、寿、喜、财、吉六大吉祥之首,表明...
原文:饥在贱农,寒在惰织。 贱与贵相对,一般泛指地位低下或行为卑鄙,这里是指鄙视、轻视。 惰有两种解释:一是懒;二是懈怠。例句有: 避其锐气,攻其惰归。(《孙子兵法军争》) 意思是避开敌人开始时的锐气,等待敌人疲惫退却时再攻...
原文:安在得人,危在失士。 安:安稳、安全、安定。 得:得到、获得;事情做对了。 危:危急、危险、不稳定。 士在这里指的并非是士卒,而是指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,也泛指读书人。例句有: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。...
原文:富在迎来,贫在弃时。 富在迎来,贫在弃时。这句话从表面看,讲的是富裕和贫穷的原因,所以有人以为,这句话是教人只要勤俭节约、不违农时,就能摆脱贫穷,发家致富。相反,如果不懂勤俭节约,违误四季农时,就会贫穷。 以上理解和认识,与《素书》的主旨思想和治国...
原文:上无常躁,下多疑心 常:经常、常常。例句有: 常生常化者,无时不生,无时不化。 (化是指变化) (《列子天端》) 无与常组合在一起,就是变化不定的意思。成语有反复无常喜怒无常。
原文:轻上生罪,侮下无亲。 轻:轻视,看不起。 侮是轻慢、欺负。例句有: 刑当罪则威,不当罪则侮。(《荀子君子》) 意思是刑罪相当就能树立威信,刑罪不当就是对人的欺侮。 孟子说: 恭者不辱人,俭者不夺人。(《孟...
原文:近臣不重,远臣轻之。 近与远相对,有两种解释: 一是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。例句有: 远水不救近火也。(《韩非子说林上》) 二是情感与行为表现的亲疏关系。例句有 :齐王夫人死,有七孺子皆近。 (孺子...
原文:自疑不信人,自信不疑人。 疑:疑虑,怀疑; 信:信心,相信。 自疑不信人,是说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,疑神疑鬼,从而对其他人也都心怀疑虑,心目中没有一个可值得相信的人。 自信不疑人,是指自信心很强...
原文:枉士无正友,曲上无直下。 枉与直相对,可以解释为不正直、不正派。例句有: 言直而行枉。(《盐铁论相刺》) 意为言行不一,讲得很好,但做的又是另一样。 正是正派、正直、公正。例句有: 子瑕,佞臣也,夫子因之...
原文:危国无贤人,乱政无善人。 贤人是指有道德、有才能的人。成语有尚贤使能。 善人是指心地善良的好人。成语有积德行善。 危是危险;乱是混乱。危和乱是有因果关系的。因为...
原文:爱人深者求贤急,乐得贤者养人厚。 者是代词,前一个者指的是居于上位的人;后一个者是指道德高尚,才能出众的人。例句有: 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。(《老子七十七章》) 爱人的人指的是普天下的黎民百姓,这里并...
原文:国将霸者士皆归,邦将亡者贤先避。 霸在古代指的是盟主,并非我们现在理解的恶行。例句有: 五霸不同法而同霸。 (五霸:指春秋时齐桓公、晋文公等五个诸侯盟主) (《商君书更法》) 皆是都和全。成语有 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原文:地薄者大物不产,水浅者大鱼不游,树秃者大禽不栖,林疏者大兽不居。 用四句话来表明一个观点,这在《素书》中是仅有的一例,可见作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。 以上四句话都是自然界的自然现象,《素书》把它们用在这里显然是喻人、喻事的。有人认为:以上四句话的意思是说明,如果...
原文:山峭者崩、泽满者溢。 峭:高陡、险峻。 崩:侧塌、崩裂。 山峭者崩的意思是又高、又陡、又险的山容易倒塌。 泽是指聚水的洼地。例句有: 泽居苦水者,买庸工而决窦。 (买庸土:雇佣人工。决窦...
原文:弃玉取石者盲,羊质虎皮者柔。 弃:抛弃。成语有弃甲曳兵。 盲是指眼睛看不见,人们经常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。例句有: 五色令人目盲。(《老子十二章》) 弃玉取石者盲是说抛弃美玉不...
原文:衣不举领者倒,走不视地者颠。 这一句有两个关键字,一个是倒,一个是颠,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意思,就是转移和改变。倒是指竖立的人或物横躺下来,倒与颠组词颠倒,是说上下、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。 &ldqu...
原文:柱弱者屋坏,辅弱者国倾。 这两句的前一句说的是物理现象,而后一句则讲的是政理。 房柱是支撑房屋的躯干,房柱太过细小,或者腐朽霉烂,就无力支撑房屋的重量,无法成为房屋的载体,所以就会房倒屋塌。 这个物理知识是...
原文:足寒伤心,人怨伤国。 人体健康与脚密切相关。人有脚,就好像树有根,树枯根先竭,人老脚先衰。 足寒伤心,人怨伤国这句话是从医学角度来说明民为国本,本固邦宁的道理。 中医学认为,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,人体十二...
原文:山将崩者下先隳,国将衰者人先弊。 山将崩者下先隳是一种自然现象,主要是因地震、地壳运动所引发的山体崩塌。而平时经常发生的则大多是由于持续大雨,造成岩石或土壤吸收了大量的水之后,导致岩石或土壤内部的摩擦力降低,造成其稳固性下滑所出现的山体滑坡,也称之为山崩。 &nbs...
原文:根枯枝朽,人困国残。 树根枯烂,树枝就会腐朽,这个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。但《素书》是以此来说明老百姓如果困倦疲惫,就会导致国家残亡的道理,这就给根枯枝朽赋予了新的含义。 残是不完整。例句有: 礼乐分崩,典文残落。(《后汉书儒林列...
原文:与覆车同轨者倾,与亡国同事者灭。 覆和倾都是翻倒的意思。成语有覆车之鉴、倾家荡产。 前车之覆轨,后车之明鉴。(《晋书》) 这句话是说明先前的失败,以后应当作为教训来吸取。 亡与&l...
原文:见已生者慎将生,恶其迹者须避之。 见已生者慎将生中的两个生字都是发生的意思,在这里不可理解为生命或者生还。例句有: 肉腐出虫,鱼枯生蠹。(《荀子劝学》) 慎是谨慎小心,同时也是告诫的意思,相当于&l...
原文:畏危者安,畏亡者存。 畏:担心、害怕。例句有: 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(《商君书错法》) 安:词典《尔雅》的定义是 定 ;《说文解字》解释: 安 是 静 。无论是定还是静,都是泰然屹立、悄无声息...
原文:夫人之所行,有道则吉,无道则凶。吉者,百福所归;凶者,百福所攻。非其神圣,自然所钟。 以上三句话的意思是连贯的,意思是:国君的行为,符合行事之道就吉祥,不符合行事之道就凶煞。吉祥,就一好百好,称心如意,福禄寿喜;凶煞,就凶连祸结,作法自毙,自掘坟墓。不做有道的明君,必然成为无道的...
原文:务善策者无恶事,无远虑者有近忧。 务:致力、从事。例句有: 务本节用财无极。(《荀子成相》) 善:好。恶与善相对,是坏。 善策是好主意、好办法。例句有:朝廷如果派史官去慰问金城公...
原文:同志相得,同仁相忧。 相:辅助、帮助。例句有: 固相师之道也。(《论语卫灵公》) 得:能够、可以。例句有: 春不得避风尘,夏不得避暑热。(晁错《论贵粟疏》) 同志相得的意思是,志同道合、志向相同的人能够相...
原文:同恶相党,同爱相求。 党,是由相关利害关系人结成的团体,在中国古时也曾作为一种户籍制度而存在,以五百家为一党,即 五族为党(《周礼大司徒》) 。而近代出现的政党则是以执政为目标的政治组织。 但在中国历史上,党是一个贬义...
原文:同美相妒,同智相谋。 美,甘也。(《说文解字》)古人解释美是羊肉的味道鲜美。其后广泛用来形容好、善。成语有成人之美、价廉物美、良辰美景等。 同美在这里是彼此相当的意思。
原文:同贵相害,同利相忌。 这一句中的两个相可以作两种解释: 一是互相。成语有互不相容。 二是相加。成语有拳脚相加。 同贵相害是指同为身处高贵地位的人,为了权力或财富,相互之间进行...
原文:同声相应,同气相感。 声在这里是指语言,并非声音。例句有: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。(《汉书赵广汉传》) 应是随着、响应,并非应该、答应。例句有: 杀之以应陈涉。(《史记陈涉世家》)应弦而倒(《世说新语·...
原文:同类相依,同义相亲。 类:种类、归类,一般泛指物种。成语有分门别类物以类聚。如将类用于人,则多数是贬义,词语有败类。例句有: 大风有隧,贪人败类。(《诗大雅桑柔》)翦除败类毓良淑,宛若嘉谷纯无稊。(宋华镇《题桃...
原文:同难相济,同道相成。 难:困难,与易相对。例句有: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,为天下得人难。(《孟子滕文公上》) 在此也可以解读为患难,例句有: 坚甲历兵以备难。(《韩非子五蠹》) 济的本意是过河、渡过的意思。例...
原文:同艺相窥,同巧相胜。 艺指的是才能、技能、本领。例句有: 博开艺能之路。(《史记龟策列传》) 窥是从小孔或缝隙中偷看。例句有: 不窥密,不旁狎,不道旧故,不戏色。(《礼记少仪》) 成语有管中窥豹。
原文:此乃数之所得,不可与理违。释己而教人者逆,正己而化人者顺。逆者难从,顺者易行。难从则乱,易行则理。如此理身、理国、理家可也。 以上是《素书》的最后一段话,这段话可以理解为《素书》作者对理解《素书》内容,实行《素书》精神的简明提示。 此乃数之所得的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