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“近臣不重,远臣轻之。”
“近”与“远”相对,有两种解释:
一是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。例句有: “远水不救近火也。”(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)
二是情感与行为表现的亲疏关系。例句有 :“齐王夫人死,有七孺子皆近。” (孺子指齐王的妾) (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)
“近臣”也有两种解释:
一是指在君王身边上班的朝臣。例句有: “吾闻观近臣,以其所为主;观远臣,以其所主。”(《孟子·万章上》) 意思是:我听说观察朝中近臣的好坏,就看他家里寄居的都是些什么客臣;观察外来做官的客臣的好坏,就看他寄居在什么样的主人家里。
二是君主所亲信的臣子。例句有: “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,近臣则喑,远臣则唫。”(《墨子·亲士》) 墨子在这里所讲的“近臣”就是亲近信任的臣子,而“远臣”则是指一般的、关系正常的臣子。
与“近臣”相对的是“远臣”。所谓“远臣”也有两种解释:
一是指远离京师,在外地任职的官员。
二是泛指大多数与君王之间处于正常工作关系,亲而不近,疏而不远的朝臣。
那么,《素书》所说的“近臣”、“远臣”是属于哪一类型呢?显而易见,《素书》中的“近臣”指的是君主所宠信的臣子;因为只有得到君王宠爱、信任、重用的人才能被称为“近臣”,而这种“近臣”是身份特殊的个体,不可能是全部京官的整体。所以说,“京官”是近臣,“外官”是远臣的说法是不准确的。
“远臣”则是指除个别“近臣”外的所有官员,其中既包括在朝廷上班的京官,也包括在外地任职的“外官”。
“重”与“轻”相对,也有两种解释:
一是重量、重要。例句有: “任重而道远。”(《论语·泰伯》)
二是重视、敬重。例句有: “尊贤而重士。”(贾谊《过秦论》)
那么,《素书》中的“重”是哪一个意思呢?
之前,比较一致的说法是重视、敬重,认为君王对近臣要尊重、信任,委以重托,这样才能安抚近臣的心,使之尽职尽责。
其实不然,所谓“近臣”,就已经说明他已经成为君王的心腹之臣,受到了其他官员所不能受到的重视和信任,否则,也就不可能称之为“近臣”。所以说,“近臣不重”是因为近臣没有受到重视和敬重是于情于理都说不通的。
除此之外,那么这个“重”只能认作是重量和重要的意思。
能够成为君王身边“近臣”的官员有两类人:
一类是功勋卓著,有名望、有才能、有威信、有担当、能服众的“重臣”,即自身有重量,对国家十分重要的国家柱石。如子牙成就周文王,管仲尽心齐桓公,孔明辅佐刘玄德,魏徵诤谏唐太宗。
另一类则是溜须拍马、谗媚国君、结帮拉派、诬良陷忠、贪赃枉法、祸国殃民,既无德、又无才、又无能的佞臣。如 “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” 的庆父, “指鹿为马” 的赵高, “请君入瓮” 的来俊臣, “口蜜腹剑” 的李林甫。
所以,《素书》认为,君王身边的“近臣”如果不是类似于姜子牙、诸葛亮、管仲、魏徵这样的“重臣”。而是庆父、赵高、来俊臣、李林甫之类的佞臣,即所谓“不重”之臣,那么“远臣”,即其他的官员都会“轻之”。
什么是“轻之”。“轻”是轻慢、轻视、轻蔑。成语有“轻描淡写”。“轻之”的意思就是,如果君王宠信的是那些“不重”的佞臣,其他官员就会轻慢他、看不起他,就会对他不尊重、不服从,甚至阳奉阴违、表里不一,使君王没有了君王应有的尊严和权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