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“危国无贤人,乱政无善人。”
“贤人”是指有道德、有才能的人。成语有“尚贤使能”。
“善人”是指心地善良的好人。成语有“积德行善”。
“危”是危险;“乱”是混乱。“危”和“乱”是有因果关系的。因为“乱”才会“危”,“危”是因为“乱”造成的。
“危国无贤人,乱政无善人”的意思是:由于奸臣、坏人当道弄权,而忠臣、好人受到打击排斥,所以造成政局混乱,朝政废弛,国家危难。这句话中的两个“无”字就明确告诉说:当国家发生动乱,安全受到威胁,危难即将来临,都是因为好人受气、忠臣遭难,乱臣贼子横行不法所造成的。
就以唐玄宗一朝为例,开元初期,唐玄宗李隆基在除清太平公主势力之后,决心励精图治,再创当年的唐朝辉煌。他重用姚崇、宋璟、张九龄等贤臣为相,整顿吏治、改革兵役、屯田强军、覆田劝农,使唐朝政治、经济、文化,得到新的发展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的“开元盛世”。
形势好转了,国家富裕了,唐玄宗自满自足起来,开始沉溺于享乐之中。特别是宠信重用李林甫、杨国忠等佞臣,罢黜张九龄、裴耀卿、李适之等能臣之后,“开元盛世”就一落千丈,开始步入颓废败落的歧途。
李林甫出身于李唐宗室,是唐高祖李渊堂弟李叔良的曾孙。史料记载:李林甫 “善音律,无才学,会机变,善钻营” 。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,善于玩弄权术、奸佞狡诈、嫉贤妒能、投机取巧的无耻小人。他在朝中勾结宦官、妃嫔,时时掌握皇帝的动态,窥伺上意,顺风承旨,从而获得皇帝的赏识。
李林甫是个有名的“笑面虎”,与人交往,表面上慈眉善眼、甜言蜜语,背后却毒如蛇蝎,阴谋陷害。凡才气和名望较高,或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,他都想方设法,挖空心思打击排斥,如张九龄、裴耀卿、李适之等都是由于他在背后进谗言、下黑手而遭到贬官罢相。当时人称他是“ 口有蜜、腹有剑 ”。成语 “口蜜腹剑” 则由此而来。
李林甫为了蔽塞言路,排斥贤才,一手遮天,他还发明了一个有名的“马料论”。《新唐书·李林甫传》记载:在一次朝会上,李林甫对众官说: “明主在上,群臣将顺不暇,亦何所论。君等独不见立杖马(仪仗用的马)乎,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;一鸣则黜之矣。后虽欲不鸣,得乎?” 意思是:现在皇上很圣明,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办事,用不着大家七嘴八舌乱讲话。你们没有看立杖马,一天到晚一声不响,食料享受的是三品官的待遇,但如果哪一匹叫了一声,马上就拉出去不用,这时后悔都来不及了。
表面看,李林甫的“马料论”讲的是如何做官、保官、升官的“官场箴言”,而实际上是对一些不听从自己的官员疾言厉色的威胁,从而让众官员噤声哑语,使得朝野内外只是他李林甫的“一言堂”。自此之后,史称: “由是谏诤路绝。”
李林甫为了巴结武惠妃,立武惠妃之子寿王瑁为太子,极力怂恿唐玄宗废掉太子瑛。同时与杨国忠相勾结,罗织罪名,制造冤、假、错案,借机诛杀与太子瑛亲近和对自己不满的官员,株连达数百家之多。
杨国忠是继李林甫之后的又一奸佞之徒,此人自小吃喝嫖赌,放荡不羁,是一个出没于三街四巷的小混混。后来沾了堂妹杨玉环的光受到唐玄宗的信任和重用,在朝中先是与李林甫一唱一和,互相利用,李林甫死后,杨国忠又结党营私,擅权专政,由于他好大喜功,穷兵黩武,导致官吏贪渎,政治腐败,给安禄山谋反留下了 “清君侧” 的口实,从而引发 “安史之乱” 。
所以说, 人正则气正,气正则国昌运盛;人恶则气邪,气邪则政乱国危。
综观唐玄宗一朝由盛转衰,证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,那就是:好与坏、善与恶是针锋相对,水火不容的。当坏人掌权、恶人当道,那么贤臣就受到打击,受到排斥,善良的人就没有立足之地。事实证明了《素书》中“危国无贤人,乱政无善人”的论断是十分正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