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“苦莫苦于多愿。”
愿:愿望、心愿。例句有: “邂逅相遇,适我愿兮。”(《诗经·郑风. 野有蔓草》)
苦:辛苦、劳苦。例句有: “农之用力最苦。”(《商君书·外内》)
“苦”的另一个解释是苦恼、痛苦。例句有: “病者不堪其苦。”(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)
“苦莫苦于多愿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辛苦、劳苦、苦恼并不是最痛苦的,最痛苦的是愿望太多,永远没有终了的时候。
有愿望是人的本性,是十分正常的。人生在世,有着美好的愿望才会有追求,才会有进取,才会有幸福。孟子说: “欲贵者,人之同心也。”(《孟子·告子上》) 意思是怀有一个良好的愿望,人心是相同的。
有愿望是好事,但愿望过多可能就不是什么好事了,有可能就变成为一种痛苦和悲哀。 孟子说: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兼。” 鱼在水里,熊在山林里,你又想要鱼,又想得到熊掌,这怎么可能呢?就像一个人盼望股价上涨赚大钱,同时又想买彩票中大奖,这种概率也是十分渺茫的。《素书》之所以认为“苦莫苦于多愿”,就是因为你如果只有一个美好愿望,这个愿望实现了,你会很高兴,但如果你有很多愿望,即使实现了其中一个,由于其他愿望还没有实现,所以你仍然会很失落、很苦恼、很痛苦。
“其耆欲深者,其天机浅。”(《庄子·大宗师》) 意思是:如果人的欲望太深,也就是愿望过多,就会失去智慧,就会变得迷离不醒。
当一个人把愿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,变成无止境的贪婪,就会成为愿望的奴隶。在多重愿望的支配下,你不得不为了权力、为了地位、为了金钱、为了美女而削尖了脑袋往里钻。而使你更为痛苦的是愿望的无休无止,实现了当科长的愿望,又产生了当处长的愿望;实现了美女“小三”的愿望,又新加了美女“小四”的愿望。虽然你也感觉非常累,但仍不满足,结果是精力透支了,身体搞垮了,官位搞丢了,美女也背离了,这就是“多愿”带来的苦果。 唐太宗李世民说:“贤者多财损其志,愚者多财生其过。”此言可为深诫。
以上“多愿”还只是个人行为,受到伤害的是当事者自身。但如果是身居上位者在执政过程中“多愿”,那将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。例如有的官员为政一方,都会有一个显示政绩的愿望,当然这也正常,无可厚非。不过你的这个“政绩”必须建立在深思熟虑上,建立在调查研究上,建立在切实可行上,建立在造福百姓上。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名誉、地位和升迁的愿望,不按客观规律办事,超越了当地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承受能力,脱离实际,搞了许多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、形象工程,结果是当官的又苦又累,而老百姓是又累又苦。所以说,这种劳民伤财的愿望还是少一点为好。
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,有人说他强征暴敛,贪婪卑劣;崇尚武力,轻视仁爱;焚书坑儒,草菅人命。修大道,筑长城,建阿房宫,造骊山墓,置天下百姓生死于不顾,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。同时也有人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,推行郡县制,统一文字、法律、度量衡和车辆形制,其功不可没,是个有作为的能君。
客观地讲,在中国历史上,与历代帝王相比,秦始皇的功绩还是应该肯定的。其所以在后人中产生巨大争议,主要原因就是愿望太多,想做的事太多,以致不顾老百姓的承受能力,使天下百姓饱受赋税、劳役之苦。所以才会有《孟姜女哭长城》的故事出现。贾谊在《过秦论》中对秦始皇的执政理念作了深入分析,最后总结说: “是以君子为国,观之上古,验之当世,参之人事,察盛衰之理,审权势之宜,去就有序,变化因时,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。” 这段话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:君子治理国家,要观察上古的得失,考察当今的形势,参考人情事态,观察盛衰的规律,审定出权谋形势是否适宜,一切行为的取舍是否具有章法,举措变化是否符合必要的时机,如此才能使统治旷日持久而国家安定。
贾谊这段话的意思是:治理国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,仅凭个人的愿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。正确的态度应当是: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,认清形势、把握时机、审时度势、举措得当、顺乎民意,这样国家才能够繁荣昌盛,长治久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