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“货贿公行者昧。”
“货”,是古时对财物、货币的统称,例句有: “放谗佞者十三人,诛税民受货者九人。”(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) 意思是:当年鲁国大旱,鲁僖公流放谗佞小人十三人,殊杀搜刮百姓、贪污受贿的九个人。
“贿”有两种解释,一是“货”。《说文解字》解释 “贿” 即 “财也” 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 “缙云氏有不才子,贪于饮食,冒于货贿,天下谓之饕餮。” 其中 “冒于货贿” 的意思就是图求财货。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“受贿”,意思也就是接受他人的财物。
“贿”的第二种解释是“送”。《说文解字》解释 “贿” 是 “遗” ,即赠送。
“贿”与“赂”连在一起,组成“贿赂”一词,才能完整解释行为人用金钱、财物、美色等利益或方便来收买相对人(官员)为自己,或者关系人、小团体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。例句有: “乱狱滋丰,贿赂并行,终子之世,郑其败乎!”(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) 意思是:触犯法律的事件更加繁多,贿赂到处使用,在你活着的时候,郑国恐怕要衰败吧?
“公行”是公开,“货贿公行”是指公开行贿受贿,毫不隐藏。例句有: “迁移草创,百司多不奉法,货贿公行。”(《魏书·刑罚志》)
“昧”也有两种解释,一是“暗”。例句有: “路幽昧以险隘。”(屈原《离骚》诗)
第二是种解释是愚、昏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一文有 “昧者不知也” 。成语有 “兼弱攻昧”(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) 。
“货贿公行者昧”的意思是:行贿、送礼已经达到明目张胆、无处不在,形成惯例的时候,那么这个国家就陷入了昏暗迷乱、愚昧不堪的境地。
看来,送礼、行贿之风从几千年以前刮起,一直刮到现在,始终没有停止过,只是有时刮得大一些,有时刮得小一些而已。清顺治年间,有一位官任给事中,名叫任克溥的对当时官场风气有一个精准的表述: “十分精神,七分用于交结。” 所谓“交结”,简言之,就是送礼。后来有人把这种行贿、送礼现象总结为 “送礼政治” 。
“送礼政治”发展到现在,又有了新的说法,这就是 “打点” 。从行贿到送礼,从送礼到交结,从交结到打点,这种演变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的。例如“打点”一词,始自何人,源于何时,现在已无法寻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。不过,这个“打点”自出生之日起,就受到世人的青睐、认可和接受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新常态则是毋庸置疑的。
实际上,“打点”就是经过伪装了的行贿。有了这层伪装,行贿者送礼送得心甘情愿,而受贿者收礼收得心安理得。
“行贿”和“受贿”是两个方面同时在相互作用:行贿者目的明确,心怀叵测,为了图谋不当得利,不惜以财物美色作为诱饵,想方设法主动“打点”,以一种“不达目的誓不休”的精神,对那些既有权势又意志薄弱者狂轰滥炸,使他们成为行贿者的俘虏和牟利工具。而受贿者则贪图财物,心存侥幸,为了中饱私囊,恣意利用手中的权力,借为人办事、提供方便或好处之名,收受或索要行贿人的财物,迈向犯罪的泥潭。东窗事发之后,在检讨自己如何走向贪污受贿的犯罪道路时,许多贪官都会以“盛情难却”为借口来推卸责任,掩饰自己受贿的罪行。
唐太宗李世民对属下官员说: “鸟栖于林,犹恐其不高,复巢于木末;鱼藏于水,犹恐其不深,复穴于窟下。然而为人所获者,皆由贪饵故也。今人臣受任,居高位、食厚禄,当须履忠正、蹈公清,则无灾害,长守富贵矣。古人云:‘福祸无门,惟人所召。’然陷其身者,皆为贪冒财利,与夫鱼鸟何以异哉?”(《贞观政要·贪鄙》) 这段话翻译成现在的话,就是:飞鸟栖于树林,唯恐树木不高,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;鱼藏于水中,唯恐水不深,所以居于水底穴中。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,都是由于贪饵的缘故。现在大臣受任命,居高位、食厚禄,应当要履行忠诚、正直,遵循清廉无私,这样才能没有灾祸,长守富贵啊!古人说:“福祸无门,惟人所召。”那些以身试法的,都是因为贪图财利,这些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?
贪图财利受到惩处与鱼鸟贪食诱饵被捕获并无不同,也与所谓的“盛情难却”没有任何关系。
“盛情”未必“难却”。自古以来,许许多多廉洁奉公的清官他们同样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“盛情”,但他们为什么总能“却之”呢?说来说去,还是你自身缺乏遵纪守法、廉洁自律的定力。《后汉书·循吏传》记载了一个 “一钱太守” ,讲的就是“盛情”也“能却”的故事。
刘宠,东汉时会稽(浙江绍兴)太守,在他主政之前,会稽官员横征暴敛,胡作非为,百姓不堪其扰,只得纷纷逃至深山老林躲藏起来,甚至到了“白首不入市井”的地步。刘宠上任后,废除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,禁止下属扰民等不法行为,郡中秩序井然,老百姓安居乐业。刘宠因为政清廉,政绩卓著,被调往京城任职。
刘宠上京途经山阴县时,有几个须发斑白的老翁,从山谷中出来,每人拿着一百文钱,要送给刘宠。刘宠问道:“各位父老为什么要这样呢?”老翁们回答说:“以前太守在任时,官吏到民间搜刮财物,百姓不得安生,自从你到任之后,郡中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,现在听说你要离开我们,因此受乡民之托,特来送行,几文钱财,不成敬意,聊表民心民意。”
刘宠听罢,十分感动,对他们说:“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。但是这钱我不能收,还是请你们带回去,替我谢谢乡民。”
可是,这几个老翁执意相赠,情真意切。刘宠不收,他们既不肯离去,也不放刘宠赶路,怎么办?面对老翁们的盛情,刘宠左右为难;受之有受贿之嫌,却之有违民之忧。
但毕竟是“盛情难却”,刘宠无奈,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,表示接受了乡民的好意,老翁们才称谢作别。而刘宠则在将出山阴县界的西小江时,将钱投入江中而去。
在刘宠看来,这钱已经不是钱,而是百姓们的心。全部收下,显然有违他做人、为官的原则;一概不收,又盛情难却,也有违他的爱民之心。刘宠很聪明,他象征性取“一钱”表示不“却”民之“盛情”。然而,“一钱”也是钱,带走有违他为官“一尘不染、两袖清风”的准则,所以,随后又掷入江中,归还给会稽郡。
“一钱太守”的美名自此传开,成为后世为官者的楷模。
俗话说:“苍蝇不叮没有缝的鸡蛋。”一个会接受贿赂的官员,说明他具有贪图钱财的意愿。只要你有了这个意愿作为基础,行贿者就抓住了你的软肋,他就会不断地向你投之以“桃”,等待你明天向他报之以“李”,“投来报去”的结果就是权钱交易。
行贿受贿只是犯罪的“序言”,投“桃”报“李”,实现“权钱交易”才是步入违法犯罪的正文。行贿受贿—相互勾结—权钱交易,这是每一个经济犯罪官员必须经过的“三部曲”。所以说,只有从源头阻止贿赂行为的发生,在打击受贿者的同时打击行贿者,彻底斩断他们之间的利益链,造成行贿者不敢行贿,受贿者没有条件受贿,这样或许能给官场带来除污遏贪、官正吏清的良好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