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书

《素书》原文只有六章、一百三十二句、一千三百六十字,是一本类似“语录”体的书,相传是秦朝末年著名的隐士黄石公所著。《素书》语言高度凝练,内涵极其丰富,对人世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、体会深刻;对如何提高自身修养、学会为人处世、理家经国、趋吉避凶、成就大业总结出一整套法则和经验。
反复无常
原文:“后令缪前者毁。”
 
“缪”与“谬”相通,是错误、荒缪。例句有: “多辞缪说,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。”(《庄子·盗跖》)
 
毁:毁坏、破坏。例句有: “毁人之国。”(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)
 
“后令缪前”是指政令前后不一,朝令夕改,出尔反尔,让执行者无所适从,政令无法施行。
 
无论是国家,还是地方州、府、县衙,依照国家法令所发布的各项政令,都具有无可争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,一经颁布,都应无条件的遵照执行。如果对已经发生效力的政令轻易变更,任性解读,是对政令的鄙视和亵渎。
 
在历史上,因为“后令缪前”,朝令夕改,造成最为严重后果的是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。无论是秦之前的奴隶制社会,还是秦之后的封建社会,王位和皇权的继承采取的都是承袭制,由在位君王世代相传。由于皇位继承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根本,而且关系到最高皇权的归属,所以,皇权更替历来是国家政治最为敏感的神经。为了保证皇权的平稳过渡,一旦继承人确立之后,如不是因为继承人存在重大过错,就必须确保继承人地位的稳固,绝不能随意变更。否则,将会影响国家政局的稳定,发生动乱。
 
下面举三个春秋时期废立太子造成国家动乱的例子:
 
1. 根据《史记·卫康叔世家》记载,卫宣公给太子汲讨一个齐国女子为妻,齐国女子来到卫国后,卫宣公发现这个女人十分貌美,便动了邪念,将该女子收入自己宫中。后来该齐国女子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子寿和子朔,为了讨得该女子欢心,卫宣公派人在杀害了太子汲的同时也误杀了公子寿,随后便改立子朔为太子。
 
宣公去世后,太子朔继位,但左、右公子对子朔的继位愤愤不平,起兵作乱,子朔逃往齐国,太子汲的弟弟黔牟被拥立为国君。而后子朔又依靠齐国返回卫国,诛杀了左右公子,卫君黔牟外逃到周,前后历经13年的动乱才告一段落。
 
2. 大约公元前666年,晋献公因宠爱骊姬,便轻易决定废掉太子申生,改立骊姬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。公元前651年,献公去世,被立为太子的奚齐非但没有能够继位,反而招来了杀身之祸,在守丧期间被杀害。此后晋国内外交困,连年动乱,直到公元前636年,流亡在外的重耳回国继位之后,晋国的政局才得以稳定。
 
3. 公元前582年,齐国国君齐顷公去世,儿子环继位,就是齐灵公。齐灵公娶鲁国公主为夫人,陪嫁的声姬生了公子光,被立为太子。灵公另外还有仲姬、戎姬两位夫人,戎姬深受灵公宠爱,当仲姬生了公子牙后,托付给戎姬抚养,戎姬请求立公子牙为太子,灵公答应后,仲姬说:“不可以,公子光立为太子,已经参加诸侯会盟,现在无缘无故废掉他,你一定会后悔的。”但灵公一意孤行,于公元前554年将太子光放逐到东部边疆,让高厚辅佐公子牙为太子。当灵公病重时,大臣崔杼迎回原太子公子光,拥立为国君,即齐庄公。庄公即位后,一场王位之争方才落下帷幕。
 
老子说: “猷啊!其贵言也!”(《老子·十七章》) 意思是,最好的君主总是深思熟虑,自己作出的决定从来不会随意改变。
 
国君作出的决定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危、国计民生的大事,如果朝令夕改,反复无常,所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。所以,《素书》认为“后令缪前者毁。”一个“毁”字道出了随便改变政令和决定将会产生的后果。 
上一篇:令乖政废
下一篇:德信皆失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