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书

《素书》原文只有六章、一百三十二句、一千三百六十字,是一本类似“语录”体的书,相传是秦朝末年著名的隐士黄石公所著。《素书》语言高度凝练,内涵极其丰富,对人世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、体会深刻;对如何提高自身修养、学会为人处世、理家经国、趋吉避凶、成就大业总结出一整套法则和经验。
识人善任
原文:“既用不任者疏。”
 
“不任”的“任”在这里指的是信任,而不是委任。例句有: “王甚任之。”(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)
 
疏:远。
 
“既用不任者疏”的意思是既用人,又不信任人,长此以往,使用者和被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就会疏远、僵化、不和谐。
 
孟子说: “居下位而不获于上,民不可得而治也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 意思是:在下位的人,如果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,就不可能治理好众民百姓。(这里的“不能治理好众民百姓”的意思是不能很好地行使职权,做好本职工作。)
 
信任就要放权,有权才能放开手脚大胆办事;不放权,任用官员的潜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,其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充分调动。由于处处被动,所以任何事情都不好做,而且也做不好。
 
清光绪帝四岁登基,慈禧太后垂帘听政,光绪帝18岁亲政后,慈禧虽然名义上撤帘归政,而实际上仍掌握着朝廷大权,国家大事都要由光绪帝奏请,得到慈禧同意后方可施行。光绪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皇权的傀儡皇帝。所以当光绪决定实行变法,触动了慈禧的权利和利益时,就被慈禧囚禁在瀛台,至死也没有迈出瀛台一步。
 
光绪是慈禧的亲生子,但自登基那天起,就没有得到慈禧的信任。母子俩人面合心不合,最终断送了大清王朝。
 
管仲对用人有一段名言,他说: “不能知人,害霸也;知而不能任,害霸也;任而不能信,害霸也;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,害霸也。” (霸:指称霸诸侯的霸业;害霸:是对实现霸业不利和有害) (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) 这段话的意思是:不能知道人才,不能称霸;知道人才又不能用,不能称霸;用了又不信任,不能称霸;信任了又让小人参与,听信小人的参奏,依然不能称霸。因此说,成就大业不仅要能发现人才,而且要重用他,信任他,不听信谗言佞语,让人才放心大胆地工作。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,就对他十分信任,放手让他大胆推行改革,发展经济,壮大齐国。管仲刚担任宰相,就向齐桓公建议如成就大业,必须任用齐国五位杰出的人才。
 
管仲说,行为合乎规范、进退合乎礼节、言辞刚柔相济、吾不如隰朋,请任命他为大司行(外交部长);开荒种地,管理民众,我不如宁戚,请任命他为大司田(农业部长);让军队进退有节,将士视死如归,我不如王子城父,所以请任命他为大司马(国防部长);断案合理公道,不罚无罪,不杀无辜,我不如宾胥无,请任命他为大司理,掌管刑律(司法部长);敢于犯颜直谏,不避死亡,不图富贵,我不如东郭牙,所以请任命他为大谏臣(监察部长)。
 
什么是宰相之才?管仲就是宰相之才,他用了五个“吾不如”,就使得五个有杰出才能的官员各就其位,各尽其才。具体事务都安排好了,各司职守,管仲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在诸侯中称霸的大事。
 
什么是明君圣主?齐桓公就是明君圣主。他任命管仲为相,就毫不含糊地信任他。对他提出的“五人任命”,毫无疑问,全部照准,立时签发。
 
有一天,齐桓公与管仲商讨如何治国安邦称霸的大计。桓公说,我这个人有很多毛病,第一爱打猎。管仲说,这没有大碍。齐桓公又说,我这个人爱喝酒。管仲说,这对齐国的霸业也没有妨碍。第三个毛病就是寡人好色。管仲也认为不会妨害国家。
 
齐桓公很意外,就问管仲,你说我这个毛病无大碍,那个毛病不妨碍,那什么毛病才是有大碍,对成就霸业有妨碍的呢?
 
管仲回答说:“国君有三件事不能做,做了就是有大妨碍。”桓公问:“哪三件事不能做?”管仲回答说: “一是得贤而不能任;二是用而不能终;三是让贤人干事,而和小人一起议论贤者。好酒、好猎、好色,不是没有危害,但危害要比后面说的三件事小得多。”
 
管仲认为:一个国君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力,重视人才的能力,还要有信任人才的魄力。发现人才不加任用,等于没有发现;任用人才又不信任,又不放权,等于没有任用;既要人才干事,又与不干事的人在背后品头论足,说三道四,等于还是不信任。
 
总之,用人就要放手、放权。抓住权力不放,干事的人处处时时受到掣肘、限制,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好,用人者和被用者早晚一天会分道扬镳。 
上一篇:众叛亲离
下一篇:赏而不吝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