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书

《素书》原文只有六章、一百三十二句、一千三百六十字,是一本类似“语录”体的书,相传是秦朝末年著名的隐士黄石公所著。《素书》语言高度凝练,内涵极其丰富,对人世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、体会深刻;对如何提高自身修养、学会为人处世、理家经国、趋吉避凶、成就大业总结出一整套法则和经验。
亲仁友直
原文:“亲仁友直,所以扶颠。”
 
这句话的意思是亲近仁义之士,结交正直之人,就能有效扶持颠扑危亡的局面。
 
交朋友很重要,交友不慎,误入歧途的事例真可谓比比皆是。俗话说:“跟着好人学好事,跟着坏人学做贼。”特别是那些初入社会的青少年,由于他们没有社会经验,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,经受不住社会上五颜六色的诱惑,又没有经历困难和挫折的历练。如果他们走上社会之后,一旦与行为不端的人交朋结友,在既没有正规工作,又没有固定收入;既没有正确引导,也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,就会完全随心所欲,放任自流,为所欲为;更有甚者,寻衅滋事,打架斗殴,偷扒抢劫,吸毒卖淫,甚至杀人越货。从此,毁坏了自己的青春,断送了自己的前程,触目惊心的事例,令人痛心疾首。
 
不过,我们今天研讨的并不是青少年犯罪问题,而是《素书》所说的“亲仁友直”的深刻含义以及“所以扶颠”的高端境界。
 
所谓“亲仁友直”,就是平时要亲近和结交志同道合的,正直豪爽的,仁义守信的人,并与他们成为要好的朋友。
 
交朋结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,如果一个人连朋友都没有一个,那是典型的孤家寡人。但朋友与朋友是有所不同的,现在许多人模糊了朋友概念。例如,仅凭个人兴趣和爱好相识相熟,成为在一起打牌的牌友,上网聊天的网友,酒桌上投缘的酒友,仅此而已,算不得真正的朋友;还有因为某种需求,采取实用主义态度,通过某种手段和关系交结的,甚至口口声声“我们交个朋友”的也不是朋友;更有些相互之间互相利用,朋比为奸,或巧取豪夺,或欺男霸女的所谓“朋友”,更是玷污了朋友的圣洁。
 
《官箴》作者汪辉祖在《知己不易得》一文中说: “古人有言:‘得一知己可以不憾。夫知己讵易得哉!’” “得一知己可以不憾”这句话是古人说的,是哪一位古人说的,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。无论是谁说的,“得一知己可以不憾”这句话也算得上是一句格言。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个知己就不会有遗憾,哪怕是红颜知己。可惜的是,汪辉祖认为“夫知己讵易得哉!”意思是:知己怎能那么容易得到呢?
 
知己的朋友是彼此之间既有交情又有感情,相互能够志趣相投、肝胆相照;推心置腹、荣辱与共;志同道合、心心相印。
 
鲁迅先生曾亲书一联赠瞿秋白: 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;斯世当以同怀视之。”(《鲁迅全集9》) 意思是,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,在艰难困苦之中,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,患难相扶,双方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亲兄弟一样看待。
 
《后汉书》记载:春秋时期,燕人左伯桃、羊角哀两人是生死之交,因楚国招贤纳士,两人决定去楚国应聘,求取发展。两人一路向南,行至一个名叫李胡同的地方(现今山东鄄城县吉山镇李胡同村),天降大雪,地冻天寒,无法继续行走。这时两人身上既无钱又无粮,饥寒交迫,命悬一线。在此危难之时,左伯桃想到壮志未酬身先死,心有不甘,就对羊角哀说:“我们俩要是都死了,连尸首都没有人收。我扪心自问,自己的才华远不如你,现在这种情况我活着反而会连累你,使你的才能不能得到发挥,这实在太可惜了。”于是不顾羊角哀的反对,暗中将衣食留给羊角哀,偷偷躲入空树中冻饥而死。后来羊角哀得以到达楚国,被封为大夫,当楚王听说左伯桃的故事后,十分感动,派人以上卿之礼厚葬了左伯桃。
 
今天讲这个古老的故事,并非是提倡大家效仿左伯桃与羊角哀的生死之交,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成全朋友的事业或追求。但左伯桃这种为了朋友牺牲自己,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疑还是可贵的,是值得称道的。
 
交友很重要,交一个知心朋友更是难得。但是,并不能因为重要和难得就广交朋友,这也不行。交友太广,难免善善恶恶,良莠不齐,所以古人就特别强调交友不能太滥,交友太广太滥,往往使自己无法自立,惹生事端。鲁迅为什么说: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。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 
以上讲的是《素书》“亲仁友直”中的“友直”,接下来再讲“亲仁”。
 
“亲仁”就是亲近仁义的人,什么人是仁义的人,古人眼里的“君子”就是仁义的人。“近君子而远小人”这是为政者一条戒律,也是普通人的一句警语。
 
在中国的历史上,由于君王亲近小人,导致奸臣当道,横行不法,残害忠良,祸国殃民的实例历朝都有,屡见不鲜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记载诸葛亮在总结汉室江山颓亡时说: “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” 诸葛亮把汉室的兴衰归结为是重用贤臣还是重用小人,可谓是一针见血。
 
什么是小人?在历史上,小人指的是身材矮小的人,后来泛指儿童;其后发展为“自谦”词,例如百姓见到官吏,晚辈见到长辈,都自称为“小人”。大约是从孔子的时候起, 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 “小人”一词就成了贬义词。现在除沪宁杭一带仍把小孩称作为“小人”外,社会上一般把那些搬弄是非,人格卑鄙的人称为小人。
 
“小人”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。 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” 比如说有的人比较偏执、顽固、认死理;有的人比较自私,爱占些小便宜;有的人比较势利,爱攀高枝;有的人比较奸猾,总让别人吃亏上当;等等。我们总不能把所有有缺点的人,甚至犯过错误的人都说成是小人吧?
 
有缺点错误和性格缺陷的人与人格卑鄙的人是有区别的,这就看你有没有识别能力。
 
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,你就会发现小人与普通人的不同,通过认真观察和细心比较,就能发现什么样的人是小人。
 
孔子曰: “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 孔子说:要了解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,是小人还是君子,应看他的言行动机,观察他所走的道路,考虑他安的什么心。这样,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!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?孔子一连用了两个“怎么能隐藏得了呢”这种“加重语”,在《论语》中还是十分少见的。反复强调只要是小人,只要通过“视”“观”“察”,你就能识别他,小人的形象早晚都会暴露无遗。孔子的这句话同时也暗喻:如果你发现不了身边的小人,而且与他亲近,远离君子,甚至同流合污,助纣为虐,只能说明你被他的假象迷住了双眼,使你没有了洞察好人与坏人、小人与君子的能力。
 
孔子对什么是小人,什么是君子,还有两个重要论述。
 
一是 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 。孔子认为,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小人结党营私,与人相勾结,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;而君子则不同,君子胸怀广阔,与众人和谐相处,从不搞小圈子。
 
二是 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 。孔子认为:小人心胸狭窄,每时每刻都在构思歪门邪道,如何打击别人,陷害别人,谋取私利,所以经常自己搞得自己食不甘味,夜不成寐,局促不安,终日忧愁;而君子则有着宽广的胸襟,不计个人利害得失,从不算计别人,“不做亏心事,不怕夜半鬼敲门”,吃得香,睡得着,毫无牵挂。
 
除此之外,小人还有诸多的具体表现,经过归纳,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:
 
一是 无中生有,造谣诽谤。 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,不惜煽阴风,点鬼火,捏造事实,制造混乱,从而乱中取利。
 
二是 搬弄是非,挑拨离间。 此类小人就是一个“长舌妇”,东家长,西家短,制造矛盾,离间关系,一旦挑拨成功,矛盾产生,使得双方形同陌路,或者是剑拔弩张,最终“兵戎”相见之时,小人则隔岸观火,坐收渔翁之利。
 
三是溜 须拍马,阿谀奉承。 这是典型的和坤类小人,为了巴结领导,讨好权贵,表现出一副奴颜婢膝,寡廉鲜耻的十足奴才相,为了乞得一杯残羹,什么尊严、道德、品行、原则,在这些小人心目中早已抛到九霄云外,一文不值。
 
四是 两面三刀,阳奉阴违。 人前说人话,人后说鬼话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这类人没有诚信可言,台上握手,台下踢脚,专搞阴谋诡计,让人防不胜防。
 
五是 见风使舵,朝秦暮楚。 “墙头草,两边倒”是这类人的主要特征之一。他们没有立场,没有正义,没有原则,经受不住艰苦环境和非常困难的考验,抵挡不住金钱美色、高官厚禄的诱惑,谁得势就投靠谁,认敌为友,认贼作父,出卖同志,丧失民族气节,背叛祖国和人民,叛变投敌。
 
六是 打击别人,抬高自己。 此类小人为了实现自己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目的,不惜颠倒是非、混淆黑白,把别人说得一塌糊涂,一无是处;而标榜吹嘘自己,则涂脂抹粉,锦上添花,甚至贪天之功为己有,从而抬高自己。
 
七是 寡情薄义,落井下石。 一般说来,凡那种溜须拍马、阿谀奉承的人,大多也是寡情薄义、落井下石的人。当你如日中天的时候,他就是一条“哈巴狗”,一旦你时乖运蹇的时候,他就像一条“变色龙”,立马与你划清界限,检举揭发,甚至把你“打翻在地,再踏上一只脚,让你永世不得翻身”。
 
八是 栽赃陷害,道德沦丧。 这一类小人既狠又毒,为了铲除异己,扫除他蝇营狗苟的拦路虎和绊脚石,他们良心泯灭,道德沦丧,采用卑鄙手段,无中生有、捏造事实,制造冤假错案,导致被诬陷者九死一生、家破人亡。
 
以上是小人的八个方面的表现,当然还不止这些。不过,对为官者来讲,凡接触到有类似以上各种表现的小人,要心明眼亮,保持高度警惕,保持一定距离,切勿同流合污,以免被拖拉下水,溺水身亡。
 
身为官员,如果没有区别君子与小人的能力,做到“亲仁友直”,而是反其道行之,远君子,近小人。最终导致的结果,必然是正气下沉、邪气上升;昏庸乱政、抑善扬恶,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不尽的人为灾祸。 
上一篇:深计远虑
下一篇:近恕笃行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